表格怎么用公式计算税后利润
事业单位中净利润怎么计算?
事业单位中净利润怎么计算?
净利润利润总额-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是指公司按规定缴纳所得税后的留存利润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后利润或净收入。净利润的计算公式是:净利润总额-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结果 净利润越多,企业越好 经营效率;净利润少,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,这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。净利润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,一是利润总额,二是所得税费用企业的所得税税率是否合法。所得税税率越高,净利润越少。有两种所得税税率。一种是一般企业25%的所得税税率,即利润总额的25%要上缴国家财政作为税收;另一种是外资企业和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税率,所得税税率为15%。当企业经营状况相当时,所得税税率较低的企业经营效益较好。
一个月的利润怎么计算?
一个月 的利润进行计算。先算收入,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,再算成本,这也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。收入减去成本产生毛利。然后减去主要费用,包括税费、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、财务费用。从毛利中减去费用得到总利润。
每股收益公式计算方法?
“每股收益反映了一年中每股普通股获得的利润。计算公式:每股收益(税后利润-优先股股息)/普通股平均发行股数。每股收益常用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评价股票投资的风险。
如果企业每股利润高,说明企业盈利能力强,那么投资该企业股票的风险相对较小。需要指出的是,该指标往往只用于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,以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化,而很少用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,因为不同的企业由于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同,在该指标上会产生很大的差异。
理论上每股收益越高,股东分红越高,但实际上董事会要考虑公司的未来发展,同时国企分红也要考虑国家利益。所以有时候每股收益高并不代表分红高。
净利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?
首先,我们必须记住 “基本每股收益,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稀释每股收益。
每股基本收益
稀释每股收益应仅在企业存在稀释潜在普通股时计算。潜在的普通股包括:可转换公司债券、认股权证、股票期权、股票股利、股票配售等。在这些情况下,如果投资者行使他们的权利,就会导致普通股的股数增加。当然,在实际操作中,比如可转换公司债,债券最终能否转换成股份是不确定的。然而,应该指出,我们在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,假设这些稀释潜在普通股在发行时已被行权。
。
在这种假设下,相对于基本每股收益,让 让我们看看对基本每股收益公式的影响。
1.可转换公司债券。假设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时转换为普通股,会有利息吗?当然不是。由于没有利息支出,该分子的净利润会增加,同时,转换成分母的普通股股数也会增加。分子和分母都要调整。
2.认股权证、股票期权、股票股息分配和股份分配。假设行权已经行权,对分子的净利润没有影响,但会增加普通股股数,所以相对于基本每股收益的公式调整分母即可。
再举一个例子:
2012年7月1日,某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,票面年利率3%,面值1亿元,期限5年。利息每年年底支付,发行一年后可转股。转换价格为每股5元,即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20股面值1元的普通股。2012年,公司 s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亿元,2012年发行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亿股。债券利息不满足资本化条件,直接计入当期损益,所得税税率为25%。
假设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债务部分和权益部分的拆分,债券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。
(1)计算2012年基本每股收益;
(2)如果稀释,计算稀释每股收益。
(1)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基本每股收益的加权平均值。;净利润/流通在外普通股30,000/400,000.75元。
(2)有人说,稀释每股收益应该在基本每股收益公式的基础上计算。
然后先看分子。分子本来是3万元,但假设发行时已经转股,没有债券利息支出,净利润增加。会增加多少?一万的面值乘以3%的利率?不是的,你要知道净利润是税后利润,所以利息也要折算成税后利息,应该是10000*3%*(1-25%)。其实这个时候还有一个问题。2012年7月1日发的,到年底还有6个月。所以分子的最终结果是:30000 10000*3%* *(1-25%)。
再看分母。分母本来是40000,但是假设股份已经转股,股份数量会增加,增加多少?由题目可知:每张100元债券可转换成20张1元面值的普通股,应增加:面值10000/100*20(面值共10000,100元有多少张?应该是10,000/100,100 100元,每100元折算成20股普通股,所以折算成100*20股。完成了吗?当然,这还没完。要知道分母是加权平均值,而且因为是7月1日发行的,到年底就半年了,所以要乘以6/12的权重。所以分母最后的结果是40000 10000/100*20*。
每股摊薄收益{ 30000 10000 * 3% * 6/12 *(1-25%)}/{ 40000 10000/100 * 20 * 6/12 } 0.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