莴笋霜霉病是什么?

莴笋霜霉病是什么?
导读:霜霉病是莴笋的重要病害,常引起叶片枯死。症状叶片多自下而上发病。初为淡黄色近圆形斑,渐扩展成多角形。潮湿时,病斑背面有白色霉,严重时叶片正面病斑也产生白霉。病斑扩大,多个连结一起,呈黄褐色枯死,致整个叶片干枯死亡。病原Bremia

霜霉病是莴笋的重要病害,常引起叶片枯死。

症状

叶片多自下而上发病。初为淡黄色近圆形斑,渐扩展成多角形。潮湿时,病斑背面有白色霉,严重时叶片正面病斑也产生白霉。病斑扩大,多个连结一起,呈黄褐色枯死,致整个叶片干枯死亡。

病原

Bremia Lactucae Regel属鞭毛菌亚门真菌,称莴苣盘根霉。孢囊梗自气孔伸出,单生或2~6根束生,对称二叉分枝4~6次。孢囊梗顶端分枝呈小碟状,边缘长出3~5条短梗,每个短梗长1个孢子囊。孢子囊为卵形或椭圆形。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飞散侵染。

发病特点

病菌以菌丝体在种子内或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,或在保护地莴笋上继续为害越冬。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,借气流、雨水、媒介昆虫传播。孢子萌发的适温6~10℃,‘侵染适温15~17℃。因此,低温、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。如果,春季雨日多,秋季冷凉多雨时,发病重。种植过密、浇水过多、过大,揭膜晚、不放风等均有利发生。

防治方法

(1)选用抗病品种。如紫叶莴笋、青麻叶、尖叶子等。

(2)轮作。实行与豆科或茄科蔬菜轮作。

(3)加强栽培管理。清除病残叶,合理密植,浇小水,勤放风等,均可预防该病发生。

(4)喷药防治。5%百菌清粉尘每667平方米1千克于闭棚后喷粉,或75%百菌清600倍液、40%乙磷铝200倍液、64%杀毒矾400倍液或25%甲霜灵800倍液等喷雾。

(1)症状:莴苣霜霉病发生极为普遍,是莴苣的重要病害,主要为害叶片。开始叶上产生圆形或多角形淡黄色病斑,潮湿时,叶背病斑上产生白色霜状霉层,后期病斑变为黄褐色枯死。严重者,病斑连成一片,使全叶干枯。

(2)发病规律:病菌以菌丝体、卵孢子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,翌年产生孢子囊,借气流、昆虫、雨水传播。该病在低温、高湿条件下发生重。温室内由于温度适宜,冬季仍可侵染传播。另外温室等保护设施,昼夜温差大,结露时间长,为霜霉病菌发生和侵入提供了适宜条件。

(3)防治方法:要注意清洁田园,把病株、病叶收拾干净,带出田外深埋。要注意通风、排湿,降低空间湿度,减缓发病条件。发病初期用90%乙磷铝800倍液,加高锰酸钾1000倍液(随配随用),或25%甲霜灵(瑞毒霉)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58%甲霜锰锌50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及时喷洒。


关于作者:

生活百科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