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炳灵寺石窟?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,首先需要从了解这座石窟的历史开始,根据《法苑珠林》文献记载,炳灵寺石窟的营造从晋泰始年开始,也就是公元265年,这样的开凿年代可是要比敦煌莫高窟早上100年。
现存的炳灵寺石窟景点内最早的窟龛为有西秦建弘元年(公元420年)题记的第169龛。此后的北魏、北周、隋、唐、五代,炳灵寺石窟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凿营建和修葺扩建,比较遗憾的是西夏与宋交战,西夏下令毁掉桥梁让丝绸之路改道,这才是的名声大振的炳灵寺石窟逐渐冷清下来。
不过到了15世纪后,随着藏传佛教的引入,炳灵寺又重新焕发生机,香火旺盛僧众人数一度达到3000人。可惜的是多民族地区的矛盾让炳灵寺一度发生了破坏,不少窟龛都被炸毁,造像也被破坏成支离破碎。
即便如此,炳灵寺现存的规模依然保留着196个窟龛,造像超694个,壁画达900多平方米,同时也凭借着这样的规模让它成为甘肃省第三大石窟,以及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古迹。
我们先来看看炳灵寺石窟有多古老,196个窟龛中有西秦时期的2窟1龛,北魏时期的8窟25龛,北周时期有2窟,隋代有2窟,唐代有20窟113龛等等。
当然炳灵寺石窟除了古老外,其多元的风格也是最大特色之一。首先来看看景区内最壮观的171窟大佛,可以看到大佛上半身依山石雕,下半身用泥土塑造。这尊大佛始建于唐代,此后的历朝历代均有修缮记录,原本佛像顶部建有七层阁楼,后毁于战火。凭借着27米的高度,炳灵寺大佛顺利成为世界第九大佛、中国第五大佛、甘肃第三大佛。
再来看看大佛上方的第169窟,也就是刚才提到的炳灵寺石窟中最大、年代最早且题材最丰富的洞窟,也是炳灵寺石窟的最大旅游看点。
169号窟看点可不少,其一为炳灵寺最早题记,这就是第6龛崖壁上方的墨书发愿文中可以看到“建弘元年岁在玄枵三月廿四日造”的字样,这可是中国现存石窟寺中最早的造像题记。
其二为造像风格,细细看这个窟龛内的造像你会发现佛像高肉髻,面形方圆,细眉大眼,鼻高且直,形体健美,服饰方面轻薄透体仿佛丝绸一般顺滑,可以说这样的造像深受当时犍陀罗和秣菟罗造像风格影响而塑造。其三在壁画方面采用了当时民族绘画风格和西域晕染法相结合。
若说到炳灵寺石窟的多元造像,那还不得不提到下面几个年代的造像。
第126窟开凿于北魏时期,这是炳灵寺石窟中造像最多的洞窟,在这个窟龛中可以看到当时比较流行的“秀骨清像”风格以及交脚菩萨形象。
第3窟开凿于唐代,明代重新绘制,在这个窟龛中可以重点关注居中四坡顶方塔,塔为单层、方形盝顶,塔身处仿木结构建筑,四面各分三间,正面中间开一门,门内塔室中空。
可以看得出来这座塔非常具有唐代木建筑的风格,成为研究当时唐代建筑和佛教石窟形制的实例。
其他比如北周时期的造像呈现出肉髻低平,面如满月,口眼俱小;比如隋代的造像中多以眉毛弯细,眼低垂,嘴小唇薄的清秀风格表现;而初唐和盛唐时期的则多了几分圆润大耳垂肩的风格等。
难以置信这座游客不多且深藏在黄河边的炳灵寺景点,居然藏着如此数量众多且多元造像风格的石窟群,展示了别样的中国石窟文化。祖涅槃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