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数“后”新生有心理问题

半数“后”新生有心理问题

今年的大学新生大多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。
这些90后新生在给大学带来清新空氛围的同时,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,因为与80后相比,90后大学生在思想上更加功利,他们对技能学习和社会生存的诉求更多,对生活的要求更高,社会压力更大,因此产生了心理问题。
第一,大一新生最容易感到孤独。
大一新生入学后,远离朝夕相处的父母、亲戚、朋友。
一些大一新生在入学几天内频繁给家里打电话倾诉思乡之情,甚至想家哭,盼望“十一”假期早点回家团聚。
这种感觉在新生入学后的前一两周尤为强烈,女生比男生更突出。
向传军说,如果这种孤独感带来的依恋心理过于强烈,一时无法调整或转移,就容易导致失眠、食欲不振、注意力下降等心理反应。
其次,大一新生容易产生挫败感。
很多大一新生在中学时是尖子生,但在大学校园里却成了才华横溢、手劲十足的普通学生。
一些大一新生未能实现高考愿望,发现大学生活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美好,这让他们感到失落。
同时,很多大一新生的高中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。
上了大学之后,他们每天除了宿舍、食堂、教室之外无事可做,生活枯燥乏味,让他们无所适从。
这个时候,一些同学就在寻找新的刺激,比如游戏机、网吧、ok厅、舞厅等“快乐”的方式来麻醉自己,甚至整日放纵自己。
“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设定新的目标,失去了学习的动力。
”项传君说道。
“自卑和迷茫也是很多大一新生的问题。
“有些学生因为身体残疾,或丑不漂亮,或体弱多病,或家庭条件差,单亲家庭等。
,导致性格特征相对较差。
还有一些新学生干部急于上进,搞“新官三把火”,最终导致干群关系紧张。
另外,大学新生处于青春期中后期。
随着性的进一步觉醒和成熟,一些大一新生缺乏性知识和对性知识的了解。
如果不注意这一点,很容易导致青春期出现性压抑、性困扰、性异常、性放纵甚至性犯罪等诸多性心理问题。
大一新生如何进行心理调整?大学新生的心理矛盾或困惑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。
大学生自身也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,迈出大学健康成长的第一步。
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调节,形成新的积极的心理状态,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新要求:一、正确认识自己,学会自我调节。
全面、客观、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,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缺点,但不要高估或低估自己,对自己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;接纳自己,就是敢于正视和坦然接受自己的弱点和缺点,不欺骗自己,对自己负责,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。
学会情绪、意志、行为的自我控制,加强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的能力,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,保持心理平衡。
二是接受现实,设定新的目标。
在现实面前,不要怨天尤人,不要自怨自艾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造环境,积极创造条件,让外在的现实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,努力在现实条件下得到最好的发展。
考上大学不是终点,只是一个新的起点。
因此,大一新生要对自己的人生(职业)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,明确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,增强自己在学习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不断充实、完善和发展自己。
三是保持积极的心态。
积极的态度使人积极进取,创造成功;消极心态让人抑郁,带来痛苦和失败。
积极的态度不是天生的,而是可以改善和学习的。
大学生要保持热情、自信、乐观、坚强、进取的心态,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,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,培养自己健康的兴趣爱好,陶冶自己的情操。
四是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。
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。
因此,大学生应该重视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。
这就要求: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,在交往中注意保持人际关系的平衡;优化自己的人格,多一些理解、宽容、友善、关心和赞美,少一些偏见、狭隘、傲慢、冷漠和嫉妒,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水平;加强与他人的沟通,学会换位思考,避免利己主义。
第五,大胆寻求心理咨询。
大一新生有一个误区,认为心理咨询是给有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的人做的。
这是一种误解和偏见。
心理咨询不仅仅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,更重要的是针对大部分需要发展的师范生。
它针对询问者的各种适应和发展问题,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和讨论,妥善解决各种心理矛盾,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设计,从而达到自立、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的目的。
大学生大胆寻求心理咨询,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。

关于作者:

生活百科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