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弹尽粮绝时,为何西方士兵一般选择投降?

这个问题谁也不用埋汰谁,在弹尽粮绝的状态下,我们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。

1936年11月至1937年4月之间,著名的红军西路军西征,红四方面军21800余人在西征路上遭到马家军的残酷围剿。最终仅有400余人突围撤往新疆,另有4500余人在围剿过程中四下逃散,剩余近17000人全军覆没。

那这全军覆没是等同于全部阵亡吗?答案当然不是,其中的阵亡者只有7000人左右,剩余的人全部投降和被俘。

当弹尽粮绝时,为何西方士兵一般选择投降?,当弹尽粮绝时,为何西方士兵一般选择投降?,第1张

1949年10月的金门之战,我军登陆金门岛的9086名官兵和船工全军覆没,但牺牲者也只有4000多人,余下5000多人都在弹尽粮绝下选择投降。

一年后的大担岛战役,我军700多人登陆国民党守军占领的大担岛,结果由于遭遇风暴,他们乘坐的20多艘帆船,要么在前进过程中翻船,要么在登陆后,船只被海风吹走。前期的翻船事故中,有约150人提前遇难,仅有550人登陆岛上,但在国民党军队的阻击下,这支无路可退的登岛部队也最终全军覆没。

但在这一过程中,他们也并没有全体阵亡,有约300多人直接选择了投降,这其中甚至有一个排在登陆之后一枪不放,直接向对方缴械投降。

一年后,朝鲜半岛上的第五次战役,志愿军180师遭遇重大损失,全师损失7500多人,其中投降者将近半数。所以在弹尽粮绝下选择成建制投降,这并不是某个地区的独创,也不是某个单独地域的独特文化,而是大家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。

粮食吃光了,你在阵地上怎么坚持?弹药打光了,你在前沿阵地拿什么去跟敌人拼命?后路断绝了,在坚守无望的背景下,你还有多大的勇气继续战斗下去?

但这样的投降也并非是耻辱,弹药和粮食都用光了,说明当时的你的确已经坚守到了最后一刻,后路被断绝撤退无望,这也并非是你们的过错。打到了这个份上,你已经尽到了一个军人的职责和勇气,在最后时刻放下武器,这也没什么可丢人的。

当然,现实当中也不是任何军人都会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投降,我们熟悉的狼牙山五壮士,他们在最后时刻就没有投降,而是更有勇气的从悬崖上跳了下去。刘老庄82勇士,面对20倍于己的敌人,他们死拼到了最后一刻并且全部阵亡。

即便是据称一到弹尽粮绝之时就集体投降的外军,他们也不是每回都选择投降,例如长津湖战役,大老美伤亡重伤超过15000人,美军第一师几乎被打残,可在遭受惨烈重创的背景下,我们抓到的俘虏也不到300人。

关于作者:

生活百科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