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为什么会产生核废水呢?

日本为什么会产生核废水呢?

2011年3月11日,日本东北部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.0级特大地震,继而引发严重的海啸,海啸最高达到了23米。特大地震和海啸的双重加持,日本本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、第二核电站均受到严重的影响。尤其是福岛第一核电站,供电系统出现停电、应急发电失灵、基建设施重创等问题,其核反应堆迅速升温且无法控制。

日本为什么会产生核废水呢?,第1张

因为核电站的冷却系统被严重破坏,终于使得福岛第一核电站部分核电机组因无法冷却而发生爆炸,大量泄漏的放射性物质迅速进入大气和海洋。危急时刻,为了避免核电站堆芯熔毁,日本政府决定将大量的海水被引入反应堆,虽成功降温,却也导致高浓度的核废水源源不断产生,如何处理这些核废水成为困扰日本政府的一个难题。

日本的核电站技术,采用的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核电技术,因为设计受限,这种核电站出现意外时,必须人工注水冷却。反应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冷却,就会导致堆芯温度过高,一旦融化就会引发核电站爆炸,产生不可控的影响。所以,核电站只要发生事故,后半小时内就必须完成冷却,而日本这些核废水就是在福岛核泄漏之后10年累计用掉的,共计123万吨。

时至今日,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报废工作依然难以推进,2.3%的土地始终被划定为“核禁区”。福岛核电站的废水无处安放,被迫离开福岛的原住民超过4万人,因为核污染如今依然不愿意返乡。东京奥运会期间,日本不经商议直接提供产自福岛的食品和农产品,即便是真的安全,也无法真正消除人们心中的芥蒂。这也是日本为何会专门准备500亿日元的预算用来支援本国渔业的原因。

核废水真的无法处理吗?

日本计划排放核废水不是一天两天了。核废水不是不能处理,排入大海稀释只是下下策的手段,日本不顾国际反对坚持将核废水排放入海,本质上只是不想独自承担处理核废水的代价而已。

2021年4月,日本政府就发布声明,称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污水排放入海,计划在两年后开始。东京奥运会时期,日本不经商议直接提供产自福岛“放心的”食品,引起多国抵制。如今两年过去,日本政府1月13日正式决定,将于今年春夏排放至大海。并且为了应对核废水可能给渔民带来的影响,日本甚至准备了500亿日元的预算用来支援本国渔业。

一般来说,核废水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。,蒸发释放、电解排放、稀释入海、地下掩埋、注入地层,都是可供选择的方案。但无论哪一种,除了需要巨大的经济成本,还有着严重的持续影响。蒸发处理核废水,它还可以变成降雨重新回归。就地排放核废水则会严重污染本国地下水,反倒是直接排放入大海可以让全世界一起承担。于是,这种不厚道的行为就开始上演了。

核辐射如何污染食物?

2011年4月,中国开始禁止从日本福岛县进口食品和农产品,2013年韩国也颁布了这一禁令。辐射会污染食物,但在互联网上,有这么一种论调,食物本身就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质,微量对人无害,而且辐射技术被用于给食物保鲜,所以普通人不需要谈“辐射”色变。真的是这样吗?核辐射到底如何污染食物?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?

网上的论调混淆了一个概念:核辐射食品不等于辐照食品。食物本身确有微量辐射,这是因为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,都会向外辐射能量,这个能量是电磁波。但核辐射是电离辐射,只要过量,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,两者不可混淆。

核辐射污染过的食物,可能存在辐射解物。食物中的有很多大分子物质,这些无害的物质在遇伽马射线后,就会成为新的化学物质。科学家把它们称作辐射解物。这些辐射解物可能是苯、甲醛、甲酸等有害物质,比如苯就是著名的一级致癌物。这些辐射解物会给人体的肝脏带来巨大的损伤,甚至癌变。

核辐射污染过的食物,其放射性元素的污染物会通过动植物进行富集。这种污染是食物链级的,任何生物都无法避免。比如,日本的福岛事故后,一些放射性物质会随着风进行传播,也会随着雨在动植物和土壤中进行沉淀。并且,这些放射性元素并不会消失,而是会在动植物的食物链中进行富集。越是食物链中的高级生物,富集现象越明显,这也是很多人会谈“辐”色变的原因。

关于作者:

生活百科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