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流,是大地上的血管,它输送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水和养分,滋润着大地万物,让世界变得生机勃勃,充满活力。然而,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展,一些大河也面临着被污染的风险,比如黄河。据统计,我国黄河流失的土壤面积超过1亿亩,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国土面积。那么,这些水土都去了哪里?
黄河,是中国第二长河,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,干流全长约5464公里,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,占全国总面积的9。
25%。作为一条国际性的大江,它的历史十分悠久,最早可以追溯到约4000年前的商朝时期,当时人们就利用河水进行灌溉,发展农业,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到了汉代时期,汉武帝刘彻为了加强中原与西北地区的联系,在河西走廊修建了著名的"丝绸之路",这条道路从长安出发,经过河西走廊、敦煌到玉门,然后进入新疆,最后抵达罗马。可以说,正是有了"丝绸之路",才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播,成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。而这条道路,就是沿黄河而建,因此,也可以说,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。
在历史上,由于人口数量众多,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化,导致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,严重危害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。于是,自春秋战国以来,历代统治者便对黄河流域实施大规模开发治理。其中,秦朝时,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大军,北逐匈奴,收复河南地,随后又修驰道,开灵渠,沟通了长江、珠江两大水系,使中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大。汉朝时,汉武大帝继续对黄河进行大规模治理,他派卫青、霍去病等将领先后发动六次大规模的反击匈奴的战争,并设置了九原郡,将今内蒙古中西部及陕西北部地区纳入版图。此后,唐朝政府又多次出兵攻打漠北草原,迫使蒙古各部归附于唐,从而维护了中国北方的统一。宋朝建立以后,宋太祖赵匡胤曾两次御驾亲征,挥师北伐,最终灭亡后周。北宋政和四年(公元1114年),金国攻陷汴京,掳走徽钦二帝,北宋覆灭。靖康二年(公元1127年),金兵再次南下,攻克开封,俘获徽钦二帝,北宋灭亡。从此,中国北方陷入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混乱局面,直至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,才结束了这一局面。
虽然,古代历朝历代都对黄河进行了治理,但仍然难以避免其受到污染的厄运。尤其是到了清朝后期,清政府腐败不堪,内忧外患,再加上西方列强侵略,导致社会动荡不安,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在这种背景下,许多农民纷纷外出逃荒,致使大量农田荒废,土地沙化,生态环境遭到破坏。同时,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,造成水质污染。此外,由于过度放牧,加上森林资源减少,导致草场退化,进而引发鼠疫等疾病,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。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近代以来,中国人开始探索各种方法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。例如,民国时期,孙中山先生提出了"水利为先,急兴农学,以实现在水旱虫灾诸变乱之不致动摇民生,维持国脉,巩固国防,谋我富强之基础,图彼幸福之源泉。
"的发展思想,强调兴修水利,发展农业生产,提高粮食产量,保障粮食供应,增强国家的实力;
新中国成立后,毛泽东主席提出了:"根治海河水害,实现耕者有其田。
实行科学种田,改造盐碱地,建设大寨县,实现农业现代化。
"的发展思路。
改革开放后,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升,各地也都加大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。特别是近些年来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大力支持退耕还林、退牧还草等措施,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。如今,我们不仅实现了山川秀美的美丽景象,而且,也拥有了更加美好的家园,这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成果。